川渝联合办大赛!区域体育协同发展,企业如何吃红利?

    2021-03-01 评论0

 

  

 

  公众号 | 互联网+体育

  作者 | 洛轸念

  去年,“川渝联合申奥”一事曾引发广泛关注,当时四川体育局新闻发言人赵军回应道,联合申办奥运会一事,属于我们的工作规划和远景目标,目前正在与重庆积极对接、沟通、谋划之中。

  近日,在重庆市体育局举行的2021年川渝体育深化融合发展推进会上,除签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产业协作协议》外,川渝两地体育局还签署了《川渝体育深化融合发展施工图》,明确了两地合作项目的时间表。

  重庆市体育局副局长张欣表示,川渝两地体育部门还将共同申办国际、国内重大赛事,力争在2030年前能共同举行全国综合性运动会。

  无论川渝联合申奥与否,两地体育深化融合发展已成战略共识。在经济一体化发展、共建“成渝经济圈”的基础上,不断加速的川渝区域体育产业一体化正成为推动成渝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合则两利,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到川渝,区域体育产业一体化逐渐成为趋势和潮流,在新的战略环境下如何吃透政策红利,找到发展机遇,成为摆在企业面前亟需解决的新问题。

  — 1 —

  川渝体育成一家

  

 

  自古川渝不分家,两地在地域、文化等诸多领域联系紧密。在川渝两地有意共同申办之前,双方在体育赛事方面已经有合作基础。

  自去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启动以来,两地体育部门主动作为,发挥体育产业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推动作用。在体育公共服务融合发展、体育赛事合作互推、智慧场馆共建共享、体育产业联动、行业标准互信互认、人才培养协同发展等方面均展开了积极的合作探索。

  两地体育部门共同签署了《川渝地区体育公共服务融合发展框架协议》和《双城联动共推体育融合发展合作协议》,开创成渝职业围棋擂台赛、社体指导员技能大赛、冬季运动知识线上挑战赛等双城赛事,为加强成渝两地体育交流搭建平台;主动融入四川省“一盘棋”,与其他市(州)深度开展教练员交流计划、运动员联合培养计划、体育协会商会合作计划、大型赛事联办计划和体育场馆共享发展计划等合作项目。

  据了解,截至目前,川渝地区体育系统双城经济圈建设已签订或拟订合作协议数量共计38份,共同举办了2020中国金堂成渝双城铁人三项挑战赛、成渝瑜珈大赛和调研交流活动等100余场(次),双方体育互动近200万人次,开创了成渝地区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新局面。

  

 

  2019年,重庆体育产业总规模达504.72亿元,成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732.6亿元,成渝体育产业总规模突破千亿,2020年,成渝双双入选体育消费试点城市。高速发展的体育产业已经成为驱动川渝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为避免同质化竞争,整合川渝两地体育资源,合理规划两地体育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充分发挥体育资源比较优势,进行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从而实现双赢效果,符合两地体育产业跨越式发展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要求。

  未来,川渝两地体育部门还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共同打造成渝地区文体旅商品牌,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打造以巴山蜀水为特色的体育旅游目的地和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共同评选省(市)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精品赛事和精品项目。浓浓的西南地域特色,贯穿合作始终,突出了川渝体育产业的区位优势。

  体育产业正成为川渝地区与火锅麻将相媲美的新内容。

  — 2 —

  区域体育产业一体化渐成趋势

  

 

  2010年,《京津冀体育产业合作协议》签署,我国首个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体育产业圈诞生,京津冀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成为国家重点示范项目。同一年,《珠江三角洲产业布局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印发,去年,长三角三省一市体育部门联合印发《长三角地区体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目前,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区域体育一体化发展的制度体系和路径模式,提升区域体育整体实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实际上,强调统筹资源、协调发展的区域体育发展战略早已被纳入体育强国战略发展规划。

  46号文件便鲜明提出:建立区域间协同发展机制,形成东、中、西部体育产业良性互动发展格局。壮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及海峡西岸等体育产业集群。

  《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海峡西岸等区域内体育协调发展。

  《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也提出:打造体育产业增长极。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海南等区域为重点发展体育产业。促进区域特色体育产业发展。

  区域体育发展战略,正成为体育发展的新趋势。“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体育发展也有相同的需求,这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条件下的必然现象。”上海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研究中心赛事管理研究室主任陈锡尧教授告诉互联网+体育。

  

 

  随着各地经济的发展,于政府层面而言,有了加大对体育投入的资金。一方面,受经济、体育发展水平的差异和不平衡限制,各地需要相互合作,实现特色资源优势互补,联合办赛,共同发展;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国力的提升,需要在国际体坛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区域内多个城市联手申办国际性大型赛事,可以有效实现区域整体形象的提升。

  据陈锡尧介绍,早在上世纪80年代,长三角便开始谋划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当时由上海体育学院牵头,制定出了华东6省一市体育发展战略的基本框架。在体育产业一体化探索道路上,长三角走在了前列。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总规模达8620亿元,较上年增长16.2% ,约占当年全国体育产业比重三分之一;实现增加值达2948亿元,业已成为我国体育产业重要的增长极,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区域经济发达是一个重要原因,另外一个是营商环境,以浙江为代表,其政策具有主动服务性,为体育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力的支持。”陈锡尧提到,目前,国内大部分地区的体育产业发展仍然要靠政府来推动,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从而释放企业活力。

  — 3 —

  企业如何吃红利?

  

 

  对于企业而言,如何在区域体育产业一体化,或者说区域体育发展战略中,找到机会,吃到政策红利,才是最重要的。

  “政府必须适当释放市场资源出来,给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对很多体育企业而言,资源获取是个大问题,因为资源缺乏流动,企业的力量过于弱小。”陈锡尧认为,政府在制定出整体战略规划后,还需要制定出更为完善的制度设计,培育企业良性发展。“体育中小企业,才是激活体育产业的细胞。”

  “大政策之下,企业或者说体育行业的从业者,要创新商业模式,或者说在现有商业模式上,进行改进,从而吃透政策红利,这是最核心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中国足球协会仲裁委员会委员姜栋告诉互联网+体育。

  

 

  简而言之,谁能抓住政策红利,就能找准发展机遇,因此,企业要认真研究政府的政策规划,深刻理解内容,找到发展新风向。此外,企业要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到政策规划中。

  以长三角体育产业一体化为例,其重点内容之一是建立长三角体育产业联盟,创建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业单位三大联盟的协调发展新机制。作为体育产业主体的体育企业,要争取更多的话语权,找准自己的目标定位。

  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到川渝,区域体育发展战略已经成为未来体育发展趋势所在。顶层设计方面,政府需要设计出完善的制度架构,企业要做的,是牢牢抓住政策风口,乘风而起。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维宁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12
互联网+体育

说点什么

登录后参与评论

热门评论

“川渝联合申奥”?这次可能是真的。